995健康网|亚健康|饮食禁忌|中医拔罐|房事养生
您现在的位置:995健康网>> 心脑血管科>> 缺血性脑中风>>中医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理论

中医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理论

>> 返回 心脑血管科 首页
"中医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理论"的内容简介:

中医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理论,缺血性中风是临床常见病、多发病,其发病率、致残率、复发率高,严重影响人类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。近年来中医学对中风病的研究不断深入,中成药防治缺血中风病的机制得到进一步阐明,临床疗效也不断提高并且毒副反应小,治疗费用低,显示了中成药治疗本病的优势和良好的发展前景。

缺血性中风是临床常见病、多发病,其发病率、致残率、复发率高,严重影响人类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。近年来中医学对中风病的研究不断深入,中成药防治缺血中风病的机制得到进一步阐明,临床疗效也不断提高并且毒副反应小,治疗费用低,显示了中成药治疗本病的优势和良好的发展前景。

中医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理论

缺血性中风属于中医“中风”病,中医文献有关“中风”的记载始见于《内经》。唐宋以前,以“外风”学说为主,以“内虚邪中”立论,唐宋以后以“内风”立论。金元以后则突出了内风、火、痰、虚、气、血的作用。目前对中风发病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个方面。

1.1 气虚血瘀,脑络受阻 金元医家李东垣提出“正虚血瘀”是中风发病的原因。其在《医学发明》中说:“故中风者,非外来风邪,乃本气病也。凡人年逾四旬,气衰者,多有此疾。壮岁之际,无有也。若肥盛,则间有之,亦形盛气衰如此。”

中风最根本的原因是气虚导致血瘀、痰凝,闭阻经脉,或随肝风上扰脑窍所致。众医家力倡此说,认为气虚血瘀是缺血性中风发病的基本病理基础。气虚血瘀与缺血性中风的发病时间、情志变化、饮食嗜好、体质情况等相关因素及与先兆症、临床表现、现代病理机制密切相关,认为气虚血瘀是缺血性中风的重要病机。

1.2 浊毒内蕴,损伤脑络,强调毒邪致病在中风病发病中的重要性,认为瘀毒、热毒、痰毒互结可破坏形体,损伤脑络提出毒邪在中风病的病因病机中有重要地位。

提出“毒损脑络”学说,认为,由于脏腑虚损,阴阳失衡,内风丛起,风火上扰,鼓荡气血,气血逆乱,上冲于脑等,或风火夹内生瘀血,痰浊上犯于脑等,终致营卫失和而雍滞,则致脑神失养,神机失守,形成神昏闭厥、半身不遂的病理状态。

毒邪内生,损伤脑髓是中风毒邪说的核心。熊露等[6]通过临床资料分析,认为中风病确有毒邪可辨。中风病之毒,当有瘀毒、水毒、痰毒、火毒之别。而水瘀毒邪胶结,当是本病重要的病理机制之一。

1.3 肾虚血瘀,痰阻脑络 肾虚及痰瘀内阻是机体衰老及许多老年病发病的重要原因。中风病脑梗死的发生是由于肾虚痰瘀内生或其他因素致生痰瘀,阻于脑络而发僻不遂或猝然昏倒。并认为脑组织坏死可视为肾虚的微观指征,缺血半暗带可视为瘀血的微观指征,水肿可视为痰阻的微观指征。

1.4 气血逆乱,肝风内动 《素问·脉要精微论》:“厥成为巅疾。”专家认为:“厥谓气逆也,气逆上而不已,则变为上巅之疾。”说明气血逆乱在中风病发病中的重要性,因此,肝风内动、气血上扰则为中风先兆,气机逆乱邪闭神窍致成神昏;

专家提出痰瘀浊毒虽为中风脑梗死发病的基础,但若无阳亢风动、气血逆乱亦不足为患,或虽致肢体损伤,亦不致危绝,一旦阳亢风动,气血逆乱,升降失调,血与气并走于上,肝风狂越,直冲巅顶,表现为脑络受损血溢气脱,阴阳离绝的中风中脏腑证。

关于缺血性脑中风治疗的更多资讯!
关于缺血性脑中风常识的更多资讯!
关于缺血性脑中风预防的更多资讯!
关于缺血性脑中风病因的更多资讯!
"中医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理论"相关的专题!
  • 暂时没有相关专题!
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

(责任编辑:晓靓)

推荐专题

   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很注重养生,养生是指保养、调养、颐养生命,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、增强体质、预防疾病,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。

关于缺血性脑中风的更多资讯!
关于我们|产品中心|营销服务|合作洽谈|服务声明|招聘信息|联系方式|网站地图|推广服务

995健康网-最专业的养生健康平台 www.995jk.com 站长邮箱:271533443@qq.com

石家庄孝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特别声明:本站内容仅供参考,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,文章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三日内删除

ICP备案编号:豫ICP备19001066号